发布时间:2025-02-21 17:48:31    次浏览
展览主题:当时只道是寻常——当代翰札名家邀请展展览时间:2016年10月22日——11月16日展览开幕:2016年10月22日(星期六)下午3点展览地点:北京子洲美术馆展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新文化大街1701号小白楼二层联系电话:010-67763799周祥林 字若溪,号青堂,又名平江,平江锁金。斋号若溪草堂、青堂、草青堂、豆阁、明和书屋。书法家,画家,导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周祥林工作室导师。出版专著有:《花笺一百声》、《匆匆的三月》、《风雅若溪系列》(九卷本)、《周祥林书法集》、《周祥林中国画集》、《周祥林书古诗册》、《苏轼评传》、《青堂山水小品》、《草书古诗卷》、《周祥林画集》、《风雅若溪周祥林书法展作品集》、《翰墨唐韵——周祥林书李白诗书法集》等。导演作品有:电视连续剧《走出蓝水河》、《青花》、《书圣王羲之》等。 《读离骚杂记》 夜读离骚,不由思飞,掩卷遥想,翩翩贵公子、美少年屈原形象生焉。 与诸多后世由科举入仕,而身居高位的名臣相比,屈原出生高贵,入仕是其必然,但与同是世?者相比,屈原又长的美貌,连皇帝身边的宫姫都常常心生雅羡,这还不算,偏偏又能写诗,通体洋溢着挡不住的才华。 这样的,没有经历过丝毫底层挣扎的人,你和他讲现代人所说的低调,显然是不可能的。 屈原本质上是诗人,诗人最擅长的就是呐喊和不世故,屈原的天才般的呐喊,得罪了朝庭中的所有人,所以他只有离开,他只能长久地徘徊于江湖。 要在,两千余年后的今天,这个徘徊的脚步声仍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屈原说:“老冉冉其将至兮”,“恐美人之迟暮”。其实,正好相反,今天,我们无论是在广阔的湖岸、绵延的江边,还是在阴霾的苍穹下、明美的望舒前,一个优雅、年轻,遥远却又十分親切的身影,都会不自觉地浮入眼帘、融入心中。 诗言志,尽管自古以来,很少有诗人能实现心中的报国之志,但那淳厚的诗章,就像永不止息的高山流水,点点滴滴,都是对祖国母亲的呼唤和祝福。 好的东西绝不会消失,都将永远存在,他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一定也会像花一样重开。 若溪记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作论语、选《诗经》,皆以开阔胸襟为之,显人性情感之光辉。汉儒、宋儒以己意谓孔,不知《论语》亦不知诗三百也。溪篆并记。 《夜读庄子有感》 古今论仁义者,皆以仲尼、孟轲为最,所谓仁义,亦即二圣之代词也,不言二圣,安有仁义可谓者矣。 然予,则独喜庄周也。 夫孔孟之仁义,只限乎人,人本之仁义也。庄周则弗然,庄周之仁,天地间之万物也,故其作巜齐物论》。齐者,平也、等也,天下万物皆平且等,非独人居乎其上者也。 夫宇宙万物,大者如天、如海,小者如草、如水一滴,亦皆宜等而观之。 庄周 之语,语于数千年之前,其远可见,奈至今日,知庄周者亦寥也! 且看如今之世,人对地球之破坏,对动物、花草、溪水、山石之残害,造其极也。即便对同类,亦有屠之始快之想。 春风中偶至山间,溪水奔流,小草含笑,触人心底情思,美好之情顿起也。 即至都市,各种面孔袭来,满口仁义,満手胡来,滿心斗计,不禁思庄周也。 有云庄周之说相对论也,予曰非也,庄周重生命个体之宝贵,豈相对哉! 若溪即兴记之。 石总近好,昨得所赠新韭,谢之甚也。于幼时居江左,每至春夜辄见剪韭者,初不知何故,既久,食之,始知春韭实至极之美味也。 南方韭细叶,味颇悠长;北方之韭叶宽,颇似兰,味亦美,惟绵长不及江左。此二韭各具其性,细者性温,不耐寒,故只适合长江以南;宽叶者性寒,故北地多以此韭为之。 故此,韭虽为韭,亦须分得仔细,即如《诗经》之荼,实非一指,乃有三类: 其一系苦菜,《豳风?七月》中的荼是也。其二系陆地诸草,如《周颂?良耜》“以薅荼蓼”是也。其三则指白色之花,如《郑风?出其东门》之“有女如荼”是也。 近闻一杜仲公园要拆,颇感伤,思及兄处所植杜仲甚多,欣之甚也,盖杜仲者,非其树可医人,实其人亦可敬也。故兄当多植之。兄植树有年,且居地百余顷,所知必胜吾远矣,班门弄斧,勿笑耳。不知院中黄瓜、豆角何时可植。盼告,若溪不具。 宏建兄:拙作经装池,顿觉有了气韵。古语谓:三分长像(相),七分装扮,诚然也。此亦正是中国书画魅力所在,倘换成西洋画,则必不可如此也。所赠张大千临石涛之作复制品,亦颇精彩。奈吾近年所观石涛和尚作品甚多,其妙亦能领略一二。石涛上人之作,风神疏散,万千丘壑具在其中,非止形貌耳。尤其所写人物,俱以点景俱多,或隐忽现,若有若无,然因其姿态鲜活之极,虽无面目,其面目却犹在眼前。此皆大千先生不及处。大千之临,尚于形貌处求真,于气格及苍茫处则逊之远矣。然大千亦是此中妙手,若无石涛和上真迹可见,其于大千之临必作真迹观耳。所言未必真言,姑妄一说。或不以其为不知者,即幸之也,余不具。另有数幅拙作,须装之,奉上,谢谢,若溪草草。 大真贤兄如晤:王铎一文刊出后,曾得友人信息问慰,并谓得到启示,言真语切,非虚假也,此亦可兴怀事耳。 其实,若只言法书,弟于孟津亦非最喜,然若将其与张二水、黄道周、倪鸿宝合于一处,则此三家难望其背也,此间惟一可与比匹者真山傅青主是也。 孟津以大王法将小字拓大,风韵尽失,余三家更不足道也。真山以小王法为之,有余韵凸显之。 此非真知书者所能知也! 夫以大王法将小字拓大,明淸诸家皆然,因难会山阴神韵,故遂成馆阁一体,即便如曽文正、李鸿章之大学问者亦难外逾,后之所谓状元体正讥者之讳称也。 以此伸之,可知大王法不宜作大字。 或曰:东坡曾谓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予曰,此谓之大字实不可与明清屋宇高大后之大字同语也。 大令外拓之法似可拓小字以大也。 另者,不知何时起,元以前固无,法书学习有 描红一法,此法一出,即大坏天性,故此后之好书家寥耳! 近来偶读庄子,至多易必多难处掩卷深思之:法书之道,以为易者必不知其难故也。今者不知者众,亦奈何哉! 天寒极,兄当多保重!余不一一。即颂文安。左冲。 弟若溪顿首草上乞教。 理 想 者 的 践 行 当时只道是寻常.当代翰札名家邀请展代序周祥林中国人都知道杞人忧天的故事,也看不起不认脚、只认尺码的郑人,更笑话以为只有一片天的井底之蛙。但回想近一百年来发生的一切,再看这三个故事,我们的想法可能就会改变。近一百年来,人类不仅从地上挖到了地下,从地下挖到了海洋,而且早已挖到了天上,这天究竟怎样,能不能掉下来,还真的很难说?冷静想想,杞人的忧患意识比我们早了几千年呢!只认尺码不认自己的脚,当然显得呆板,但像现在,有理不据,有法不依,有规不循,完全凭着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是不是也太灵活的过了头。郑人小愚,损害的只是自己之足,而今人如此,损害的就绝不仅仅是自己了。仅从传统文化的学习创作来看,如今的很多行为,已经损害到了几千年优秀文化的根本,这些人要比井底之蛙无知、可笑的多。求新是当下的总趋势。新,谁也违背不了,也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尤其是艺术,一个艺术家,其最终能感染人的也一定是他充满己意的作品,这个“己意”,应该就是新意。新,充满魅力,人人敬重。但新和旧,尤其是和好的寻常的旧,不应该对立、对抗。有些寻常的东西,即使人类再先进,再发展、再求新也不会过时,换句话说,人只要还要吃饭,还要睡觉,还要结婚生子,这些寻常就依然寻常地存在。遗憾的是,我们却在一片求新的喊声中,把许多好的寻常丢失了,自从把古文、古诗、古词翻译成白话,把中国画当成了纯美术,把中国书法当作纯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最致命的破坏就开始了。没有了最寻常的审美方式,最精美,最诱人,最神采的地方也自然荡然无存了。翰札是中国人最优雅也是最直接、最本能、最真挚传递内心情思和感受的一种形式。古往今来,翰札所创造的文化灿烂,可以说是无以俦匹,书法史上,《兰亭序》、《张好好诗》、《赤壁赋》等不朽之作,无不是以翰札为之。在中国人心中,翰札早已超越了形式本身,尺素间流淌和延续的全是中国文化中的精神血脉和高贵气质。可悲的是,翰札在当下,则几近消亡,这也意味着中国文人最高贵的气质行将绝灭。即使在二十年前,翰札书写也是一件寻常事,为什么刹那间就要消亡了呢,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到底丧失了什么,我们难道还不要反思?当然,反思之外,我们更要呐喊,我以为,一切有文化良知的中国人都要呐喊!北京子州美术馆为我们掀起了呐喊的序幕,一批优秀的书画名家,以“当时只道是寻常”为题,举办了一个专门的翰札展,作品多姿多彩,字、文、情、韵并茂,如同一缕清风,带着一股中华文脉中的高贵之气扑面而来。古朴、高雅,简约、沉雄,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以最严格的要求展现传统中最迷人的形式,以最直接的方式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以最纯粹的真心告诉人们我们需要忧患……我忽然觉得这群人很了不起,很有点杞人、郑人的味道,只是和杞人、郑人相比,他们更多的是抱负,是担当。虽然任重道远,理想者已经践行!丙申夏,周祥林于豆阁即兴。识别二维码关注墨品名家周祥林▼或点击最下方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周祥林个人定制主页直接和周祥林一对一定制心仪的书法作品请到各大应用市场下载【中国书法第一私人定制平台 | 墨品定制 】APP或者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墨品定制】,直接和一千多位书法家定制一件您想要的书法作品!